11月5日,“雪龙”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起航,前往南极执行中国第38次科学考察任务。此外,“雪龙2”号将于11月23日出发,与“雪龙”号于南极会合,联合开展科考作业。这是继第36次南极科考后,再度开启“双龙探极”航程。
据悉,“雪龙”号船体较大,所载船员、物资更多,除正常科考任务外,还肩负南极中山站越冬人员交接及物资补充之责;“雪龙2”号破冰能力强、抗冰等级高,在此次科考任务中将借助其高超破冰能力形成水道,助力“雪龙”号到达距站点更近海域,完成人员与货物交接。
此次南极科学考察将经毛里求斯到达南极中山站、南极罗斯海新站、南极长城站,预计将于2022年4月14日返回国内。来自湖北省气象局的陈澄和云南省气象局的刘维鑫随“雪龙”号前往南极中山站;来自山东省气象局的张雪峰将随“雪龙2”号前往南极长城站。队员们将在“雪龙”号、“雪龙2”号走航过程中开展大气成分观测,并充分利用船基、冰基、海基、陆基、空基等平台,通过开展陆地-海洋-大气-冰架-生物生态等多学科联合观测,深入研究南极及全球气候变化。
到达中山站后,刘维鑫、陈澄将接替第37次南极科考越冬队员,分别执行长达16个月的常规气象业务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任务。除了常规业务观测和仪器维护以外,他们还将在中山站大气化学观测站增设MTP-5温度廓线仪。该仪器可以通过测量不同高度角的热辐射,获取从地面到1000米高度的空气温度廓线,其观测资料稳定,有利于加强对极地大气边界层和气候学的研究,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南极中山站的大气成分观测能力。张雪峰也将在到达南极长城站后进行常规气象业务观测。